螺丝计数包装机发生故障该怎么解决?

2025-04-21

螺丝计数包装机的故障通常与计数不准、送料卡堵、包装成型异常、设备报警等问题相关,解决时需结合机械结构、电气控制和物料特性逐步排查。以下是常见故障的分类及具体解决方法:



一、计数不准(核心故障,直接影响包装精度)

常见原因及解决步骤:

1. 传感器识别异常  

原因:螺丝表面反光/油污遮挡传感器(光电/光纤传感器)、传感器位置偏移、灵敏度设置不当。  

解决:  

  清洁传感器镜头(用无尘布蘸酒精擦拭,去除油污、粉尘);  

  重新校准传感器位置(确保螺丝通过检测区时完全遮挡光路,用标尺测量定位,误差≤0.5mm);  

  调整灵敏度参数(通过设备触摸屏进入“传感器设置”,逐步调高灵敏度至连续100次检测无漏检/误检)。  


2. 送料轨道卡料/堆叠  

原因:轨道宽度与螺丝尺寸不匹配(过宽导致堆叠,过窄导致卡料)、轨道倾斜角度不合理、螺丝表面有毛刺。  

解决:  

  调节轨道宽度(单边预留0.5-1mm间隙,如M5螺丝直径5mm,轨道宽度设为6-6.5mm);  

  调整轨道倾角(一般5°-15°,根据螺丝重量:重螺丝倾角可小,轻螺丝倾角需大,避免停滞);  

  清理轨道内毛刺或异物(用砂纸打磨轨道内侧,或用压缩空气吹扫缝隙)。  


3. 计数轮/分料机构故障  

原因:计数轮磨损(齿槽变形)、分料电磁阀卡顿(气动控制型)、步进电机失步(电动控制型)。  

解决:  

  更换磨损的计数轮(检查齿槽是否与螺丝尺寸匹配,确保单齿仅容纳1颗螺丝);  

  拆解电磁阀,清洁阀芯并加注润滑油(气动系统需定期排水,避免水汽锈蚀);  

  重新校准步进电机参数(通过PLC调整脉冲频率,确保分料动作与计数信号同步)。  



二、送料/下料环节卡堵

1. 料仓卡料  

原因:螺丝堆积过密(料仓物料超过80%满仓易结块)、料仓内壁不光滑(摩擦阻力大)。  

解决:  

  控制料仓物料量(保持30%-60%仓位,避免挤压);  

  加装振动装置(料仓底部安装小型振动器,频率50-100Hz,防止螺丝粘连);  

  打磨料仓内壁(或贴特氟龙涂层,降低摩擦系数)。  


2. 下料通道堵塞  

原因:通道拐弯处角度过小(≤90°易卡料)、螺丝长度超过通道直径(如长螺丝在窄通道内横置)。  

解决:  

  更换大直径通道(内径≥螺丝长度的1.2倍);  

  通道拐弯处改为圆弧过渡(半径≥螺丝直径的3倍);  

  加装吹气装置(在易堵点设置气管,用0.4-0.6MPa压缩空气定时吹扫)。  



三、包装成型/封口异常

1. 包装袋型歪斜、尺寸不稳定  

原因:包装膜张力不均(放膜机构阻尼过大/过小)、牵引轮打滑(橡胶轮磨损或压力不足)。  

解决:  

  调节放膜张力器(张力值根据膜厚设定:50μm膜张力约3-5N,100μm膜约5-8N);  

  更换牵引轮橡胶垫(或调高牵引轮压力,确保摩擦力均匀);  

  校准切刀位置(与牵引动作同步,避免“超前”或“滞后”切割)。  


2. 封口漏料、虚封、焦边  

原因:热封温度/压力/时间参数不当(针对热封机型)、超声波发生器功率不稳(针对超声波机型)、封口处有异物(螺丝碎屑)。  

解决:  

  热封机型:重新设定参数(参考膜材:PE膜120-150℃,复合膜150-180℃,压力0.3-0.5MPa,时间0.5-1秒);  

  超声波机型:校准功率(一般300-500W,根据膜厚调整),检查焊头是否磨损(需平整无划痕);  

  清洁封口模具(用毛刷清理残留碎屑,每日至少1次)。  



四、设备报警与电气故障

1. “计数超时”报警  

原因:送料速度过慢(未在设定时间内完成计数)、传感器故障(未检测到物料信号)。  

解决:  

  提高送料电机转速(逐步上调5%-10%,避免超速卡料);  

  检查传感器接线(是否松动、短路),替换故障传感器(用同型号光电/光纤传感器)。  


2. “电机过载”报警  

原因:机械负载过大(如轨道卡料、轴承缺油)、电机参数不匹配(电压/电流异常)。  

解决:  

  停机排查卡料点,清理后手动转动电机轴(确认无卡滞),加注轴承润滑油(锂基脂,每两周1次);  

  检测电源电压(需稳定在220V±10%),检查电机驱动器是否过热(通风散热是否良好)。  


3. PLC控制系统无响应  

原因:程序出错、通讯中断、电源故障。  

解决:  

  重启设备(复位PLC程序);  

  检查通讯线(如以太网/RS485线是否松动);  

  检测控制柜电源模块(输出电压是否正常,保险丝是否熔断)。  



五、故障排查通用流程

1. 停机断电:处理机械故障前必须切断电源,气动系统需释放余压(避免部件意外动作)。  

2. 观察记录:记录故障现象(如“第3组计数轮卡料”“封口处持续焦边”)、发生频率(偶发/持续)、关联参数(当前速度、物料类型)。  

3. 从简单到复杂:先排查易处理项(如清洁、调整参数、紧固螺丝),再检查部件磨损或电气故障(需专业人员操作)。  

4. 测试验证:故障排除后,先低速试运行10分钟(50包左右),确认无异常后恢复正常速度。  



六、日常预防建议

- 每日:清洁传感器、轨道、封口模具,检查物料是否有杂质;  

- 每周:润滑运动部件(轴承、齿轮、导轨),检查皮带松紧度;  

- 每月:校准传感器精度、检查电气接线,备份PLC程序;  

- 根据螺丝型号更换配件(如计数轮、轨道),避免“一机多用”导致的适配不良。  


通过针对性排查和定期维护,可大幅降低故障频率,确保设备在合理速度下稳定运行。若涉及复杂电气或机械部件更换,建议联系设备厂家技术支持。


分享